首页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三年级语文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5-02-06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厦门思明区群惠小学 吴奕娴

一、教学设想

《装满昆虫的口袋》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一)提出问题,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和活跃的思维,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这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而后提出“你还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

(1)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

(2)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

(3)他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

这样就把问题集中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学生通过读文产生的疑问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他们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打下铺垫。

(二)启发想象,充分感知教材的内涵。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就是以创造性想象开始的。为此,在阅读中我十分注重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某些有助于启发学生想象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此,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一句时,我紧扣课文,提出问题:“法布尔趴在岸边,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想像昆虫世界的神奇有趣,从而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了让学生在想像之前对陌生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我播放了一些昆虫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的想像更为真切。

二、教学目标

识字: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3、渗透性识字。

写字:1、学写11个字;

··2、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

阅读: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正确书写11个汉字;

3、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五、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nbs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收集和网友投稿,如有冒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复制全文

服务热线

870233576

工作时间:8:00 - 12:00

下午:13:30 - 17:30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