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 > 高一数学 >

(集合)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3篇

发布时间:2025-02-06

(集合)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以上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以上连续运算。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计算器。

  学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观看微视频

  二、交流收获

  1.同学们,课前我们观看了《计算器》一课的微视频,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小组交流)

  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小结:

  (1)你们的收获是认识了计算器,它包括液晶显示屏和键盘两部分,键盘部分又包括数字键、开关机键、运算符号键。

  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

  (2)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直接按键算出结果。

  板书:同级左——右

  (3)不同级的两步计算题,普通计算器应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有些科学计算器会自动先乘除后加减。同学们手中的计算器一般都是普通计算器,我们要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板书:不同级高——低

  三、巩固练习

  从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计算器,还学会了怎样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师补充说明:请同学们拿出研究单,完成研究单一。做完之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运算顺序?

  1.用计算器计算

  721-324+168=3123÷9×15=

  5846-(1428+519)=667+234×12=

  集体交流:交流的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说答案。

  修改说明: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以上连续运算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了“同级运算”和“不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尝试使用时规范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后熟悉键盘,进行熟练操作。

  四、拓展延伸

  1、设置疑问,探索规律。

  看来同学们对微视频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小,对于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老师有一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的题都能用计算器来计算呢?

  你能用计算器迅速算出111111111×111111111的积等于多少吗?

  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计算结果?

  为什么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呢?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

  预设生:因为我们手中计算器的屏幕长度不同,有的只能显示7位数,有的只能显示9位数,都不能完整地显示出计算结果。

  那这一题还能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吗?怎么办呢?

  我们先暂且留下这个疑问,来看这几道算式。

  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11=()能用计算器计算吗?下面请同学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题的结果,然后观察一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完成在研究单二上。

  生交流结果,师填在课件上。

  1×1=(1)11×11=(121)

  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23454321)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①两边数字按照顺序依次对称排列。

  ②乘数有2个1,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2。乘数有3个1,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3。乘数有4个1,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4。乘数有几个1,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几。

  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发现。(课件)

  师补充说明:你能照样子,继续把等式说下去吗?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那么现在你知道111111111×111111111的积等于多少吗?

  你是怎么知道结果的?(这道题的结果是有规律的,可以根据前面的几道算式,推算出结果。)

  是啊,像一些大数目相乘的积虽然不能用计算器直接计算,但是我们可以先用计算器算一些和它们有关系的较小的数的积,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得到大数相乘的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板书课题)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计算器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可以说比计算器更聪明。

  修改说明:通过让学生计算一组较小算式的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这些算式的规律,当规律总结出来之后,让学生继续把等式说下去,从而探究出111111111×111111111的积是多少,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2、应用规律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9999×11=9999×12=9999×13=9999×14=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完成在任务单三上,做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集体交流答案。

  预设:

  ①得数的前两位数比乘数少1。

  ②得数的个位数与乘数的和是20。

  ③得数的中间部分都是998。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不用计算器,你能快速算出9999×18和9999×19的结果吗?(抽生回答)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规律,我们就能比计算器算的还快。大家想不想继续挑战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多选几个数,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大家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说清楚你选的数是几,计算结果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多找几个同学交流)

  小结:刚才同学们选择了2、3、10……这样的自然数,大家发现选择的自然数是多少,结果就是多少。

  师补充说明:如果把选择的数使劲往大点想,也能得到这个规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谁来选数?(生选数师算)谁再来?

  修改说明:学生选择的数都是一些较小的自然数,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来选择更大的数进行验证,从而得到选择的非零自然数是多少,结果就是多少这个规律。

  看来正如同学们所发现的,选择的非零自然数是多少,最后的结果就等于多少。

  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一个有名的规律—数学黑洞。(播放课件)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

  其实,数学中像这样奇妙的规律还有很多,如果感兴趣,同学们可以从各种数学科普书中去寻找、了解。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计算发现了规律,根据这个规律我们推算出了更多类似题的结果。大家的表现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仅仅拥有知识的人从石头里只能看到石头,拥有智慧的人就能从石头里看到风景,从沙子里看到灵魂”。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规律。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抢答

  30+80=100–26=24÷8=456×23=

  60+80=250–130=100÷25=2780÷14=

  提问:你们为什么能很快算出这些题?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当口算没有把握时,能想到运用手中的计算工具——计算器来帮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地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学习输入数字

  (1)提问:28601这个数你是怎样输的?

  (2)比较输入数方法。

  (3)同桌一人说数,另一人输。

  2.学习操作

  板书:386+179=

  估算

  (3)在计算器上操作。

  (4)比较估计值与准确值。

  (5)认识“CE”键的作用。

  3、共同操作

  (1)板书:825–138=

  (2)先估算,把估算结果告诉同桌。

  (3)师生同时计算。

  边输入边口述过程。

  (4)汇报结果。

  4、尝试独立完成。

  26×39312÷8

  5、我说你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出来。

  6、发现规律。

  (1)板书: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独立计算,写出结果。

  (3)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

  (4)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6)质疑提问。

  你能口头说出9999×6,9999×8的计算结果吗?

  7、混合运算。

  (1)板书:

  4964÷68+34=

  286×2+139×3=

  (2)叙述你的计算操作方法。

  提问: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介绍用记忆键操作的方法。

  你可以提醒同学们计算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第26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答案有什么规律?

  2.游戏: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用计算器求积,积大者获胜。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自主设计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算式是否正确

  386+179=565

  825–138=687

  26×39=1014

  312÷8=39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看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器。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on/off”“CE”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

  ④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⑥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师:那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生1:等于183393,我是直接从左往右输入数,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计算的。

  生2:我计算出的结果是8093,我先算乘法32×21,然后记录下这个答案,最后再计算减法。

  师:那么究竟哪个答案是对的呢?

  师: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请大家看看,计算器的键盘上是不是有两个键“M+”、“MR”?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课件演示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

  3、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菜单

  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③反馈计算结果。

  4、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9999×9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①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999×9=89919999×9=8999199999×9=899991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应用。

  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用计算器计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10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课题1.10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了解计算器的种类及科学计算器的大致构造,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和乘除、乘方运算,并能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混合运算熟练使用计算器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的思维能力,经历计算器求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计算器运算快,操作简便,功能全的特点的感知,让学生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序思想,让学生感到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现代化的革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与时代同步,从现在做起。通过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培养熟练使用计算器的能力,激发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实际操作,并熟练使用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进行复杂问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交换键输入数字。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材料

  教学程序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明做了一个圆柱模型,测得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59cm,它的高为12.5cm。请你帮助小明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二)探究知识:

  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若直接用笔算把上述结果计算出来,你是否感觉有困难?

  3、有没有其他的计算工具来替换笔算吗?

  4、用计算器计算时,正确的按键顺序是怎样的?

  (三)明晰知识:

  1、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时,只要将算式按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就会正确算出结果。

  2、不同型号的计算器可能会有不同的按键顺序,不要相互混淆。

  (四)应用拓展:

  1、例题:

  用计算器求出

  (1)345+21.3

  (2)105.3-243

  (3)8.2×(-4.3)÷2.5

  (4)62.2+4×7.8

  (5)(-29.4)×2÷4.2÷(-7)

  (6)2.7

  (7)求本节开头所提的圆柱的体积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取3.14)

  2、练习:同步练习

  (五)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

  (六)1.作业:课后习题

  2.效果回授:课后阅读阅读材料。

  以下内容,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对于要使用的那个型号的计算器,所以还是应该多准备一下,充足的准备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收集和网友投稿,如有冒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复制全文

服务热线

870233576

工作时间:8:00 - 12:00

下午:13:30 - 17:30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