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乐教案 >

江苏民歌(精简2篇)

发布时间:2024-10-14

江苏民歌(精选2篇)

江苏民歌 第1篇

  课 题: 课 型: 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 具: 电子琴、竖笛、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投影片等教学目的: 1、欣赏一组,了解江苏的地理位置,感受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2、进一步了解号子、山歌、小调 、的体裁特点,体会节奏、旋律在表达作品内容、情感方面的作用。 3、通过听、看、唱、奏、说等多种形式的参与,通过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感受,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对比分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二、导 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 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三、说说: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现在就请大家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学生讲述)四、听,说出歌名。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3、《月儿弯弯照九州》(教师演唱)五、欣赏、分析一组。(老师语言导入)1、《打麦号子》 a、 听录音。b、 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作用、演唱形式等。c、 教师领,学生合,念说白部分,体会歌曲铿锵的节奏和炽热的感情。2、《唱唱扬州三把刀》和《无锡景》a、 听两首歌的录音。b、 带领学生演唱或演奏这两首歌的旋律。c、 对比这两首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d、 学习用江淮方言唱《唱唱扬州三把刀》;用吴方言唱《无锡景》。3、《搭凉棚》a、 听录音。b、 启发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体裁特点、表现手法、歌词风格等。六、表演选段。 1、分组准备(自选歌曲、自定形式)2、各组汇报。3、全体同学演唱《茉莉花》。七、反馈练习(见课本)八、小结课堂。

江苏民歌 第2篇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欣赏一组江苏民歌,了解江苏的地理位置,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2、进一步了解号子、山歌、小调 、的体裁特点,体会节奏、旋律在表达作品内容、情感方面的作用。

  3、通过听、看、唱、奏、说等多种形式的参与,通过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感受江苏民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分析江苏民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 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 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三、说说江苏民歌: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江苏民歌,现在就请大家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江苏民歌。(学生讲述)

  四、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月儿弯弯照九州》(教师演唱)

  五、欣赏、分析一组江苏民歌。(老师语言导入)

  1、《打麦号子》

  a、 听录音。

  b、 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作用、演唱形式等。

  c、 教师领,学生合,念说白部分,体会歌曲铿锵的节奏和炽热的感情。

  2、《唱唱扬州三把刀》和《无锡景》

  a、 听两首歌的录音。

  b、 带领学生演唱或演奏这两首歌的旋律。

  c、 对比这两首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d、 学习用江淮方言唱《唱唱扬州三把刀》;用吴方言唱《无锡景》。

  3、《搭凉棚》

  a、 听录音。

  b、 启发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体裁特点、表现手法、歌词风格等。

  六、表演江苏民歌选段。

  1、分组准备(自选歌曲、自定形式)

  2、各组汇报。

  3、全体同学演唱《茉莉花》。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收集和网友投稿,如有冒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复制全文

服务热线

870233576

工作时间:8:00 - 12:00

下午:13:30 - 17:30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