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乐教案 >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简3篇)

发布时间:2025-02-20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让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参与创作的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大胆的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有表情的地学唱歌曲《咏鹅》。

  教学难点:

  1、四个结束句的音准。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剪贴画、琴、鹅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现在先让我们来随着音乐来放松一下。

  2、学生随音乐《向前冲》跟老师做律动。

  3、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边说谜语边用舞蹈动作表示内容)

  2、教师找学生回答。(猜对了教师给予鼓励)

  3、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提问:看到这幅生动的图画,你会想到哪首古诗?(学生回答:《咏鹅》)

  4、教师找学生背诵古诗《咏鹅》。(教师给予评价)

  5、多媒体出示课件。邀请全班学生一起朗诵《咏鹅》,并给学生提出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诵。(

  2)、朗诵的语速要和老师的动作相配。(学生随背景音乐朗诵后,教师给予评价)

  6、教师小结:

  《咏鹅》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下的,小作者仅用简单的几句,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及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往,我们都是把它吟诵出来的,现在,我们的作曲家黄国群叔叔给它谱上了曲,变成了歌,大家想不想听呀?(想)想不想学呀?(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咏鹅》。

  (教师用剪贴画在黑板上粘贴出课题)

  三、学习新课:

  1、学生范听歌曲,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Flash

  (学生回答对了,教师奖励笑脸,并用剪贴画粘贴情绪)

  2、复听歌曲,并邀请学生随老师作律动,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

  3、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多媒体出示歌页)给学生提要求:

  (1)老师遇到“0”是怎样做的?

  (2)观察老师读的顺序?

  4、找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四分休止符,遇到它小嘴快闭上,休息一拍。

  5、找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按节奏读歌词。(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若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订正)。教师告诉学生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6、全班按节奏齐读歌词。(会使用反复跳跃记号)

  7、再次复听歌曲,邀请全班学生作律动,进一步感受四分休止符、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8、教师教唱一遍旋律。

  9、教唱歌词。(用动作分段教唱:目的是解决四个结束句)

  10、师生隋琴接唱歌曲。

  11、邀请学生用优美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

  1、创编多样化

  教师导言:《咏鹅》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诵了上千年而经久不衰呢?这是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小作者通过写诗,表现出了他对鹅的喜爱之情,刚才,我们又用歌声表现出了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表达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呢?

  2、学生回答:舞蹈、诗歌、绘画等。(教师给予肯定及表扬)

  3、教师讲述:听了这么优美的歌曲,相信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有一副优美的图画,现在老师这做了一些剪贴画,待会想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协作,把脑海中最优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剩下的同学,我们就在池塘边开一个音乐会吧!(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划出池塘、河岸)

  4、学生分组并展示。

  粘贴组、演唱组、舞蹈组、朗诵组。

  5、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下课。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学习,你们开心吗?(开心)我们不但学会了歌曲《咏鹅》,而且还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们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不要去伤害它们。(多媒体出示思想教育)另外,再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带回家,展示给你的家人,让他们从中共同分享你的快乐!现在就请同学们随着歌曲《咏鹅》边唱边做律动走出课堂,下节音乐课再见!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教学评价:

  1.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童谣的表演活动之中,能做出与音乐韵律相符的动作;能围绕主题编创一两句简单的童谣儿歌,并以一定的节奏念出来。

  2、在童谣游戏、表演及创作活动中与同学友好合作,共同体会童谣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围绕主题编创一两句简单的童谣儿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捏面人视频

  2、师:视频里面的老爷爷在做什么?

  3、生:捏面人

  4、师:他捏的面人有哪些?

  5、生:孙悟空……

  6、介绍捏面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

  二、欣赏《捏面人》

  1、播放录音

  师:你听出歌曲中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生:有的地方是念的,有的地方是唱的

  2、复听录音

  师:哪些地方是唱的?哪些地方是念的?

  生:前半部分是唱,后半部分是念

  3、律动:唱的部分拍恒拍,打节奏

  模仿老师拍

  自己跟音乐拍

  4、出示念的部分(响板伴奏)

  跟师逐句念

  生按节奏念歌词

  难点:捏 一个 孙悟 空把 妖 怪 打

  反复练习

  5、为念白部分创编动作

  分组展示

  6、听一听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歌词:你说 是啥 就 是 啥!

  生交流

  师介绍:这句话是模仿豫剧的唱段

  7、模仿老师的声音和动作唱一唱、演一演。

  提问:听一听,这句话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8、完整表演整首歌曲

  9、分组展示

  三、我的编创:捏面人

  1、出示卡通图片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来念一念吗?

  2、小组为单位进行编创

  例:捏 一个 小白 兔 蹦 蹦 跳

  学生创编

  3、小组展示

  4打击乐器伴奏

  师:请你选择一样你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生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下课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收集和网友投稿,如有冒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复制全文

服务热线

870233576

工作时间:8:00 - 12:00

下午:13:30 - 17:30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