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870233576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精选2篇)
图4—15 3.能力提升 遥感技术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教材对遥感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介绍比较详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地理事物的遥感影像,介绍它们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加深学生对遥感技术手段远距离探测、感知地理事物,获取图像信息的认识,遥感就是“顺风耳”“千里眼”。了解遥感技术在经济建设和国土整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思考过程2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1.主干知识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草场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
灾害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失火等有助于防灾减灾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海洋冰山漂流等
工程建设及规划
大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核电站、路网、城市规划等
其他
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思维提示 遥感技术已被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随着遥感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发展,遥感技术的用途将大大扩展。 3.能力提升 遥感探测将更趋于实用化、商业化和国际化。 思考过程3 学看遥感影像 1.主干知识 判读标志: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这种依据就叫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影像上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观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 间接解译标志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其他的相关地物。 2.思维提示 学看遥感影像:(以假彩色卫星影像的判读为例)
解译标志
目标地物
直
接
解
译
标
志
色调色彩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边界轮廓
水文要素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如河流、湖泊等;植物为红色人工建筑为灰白色或者浅蓝色,如城市、村庄、道路等
形状
边界圆滑的多为自然事物
边界棱角明显往往是人工建筑、工程
图型
城市为面状、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湖泊为面状、道路、河流多是线状
线状地物
河流的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且弯曲多变道路的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而且相对比较顺直
间
接
解
译
标
志
难以分辨的小村庄、小池塘与湖泊相连的线状地物为河流、河渠;与村庄相连的线状地物则多为道路
与河流相连的是小池塘,与道路相连的是小村庄
3.能力提升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影像波段的差异以及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影像解译标志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读。
教学目的:1.了解遥感原理。 2.了解遥感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遥感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探索活动: 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一、遥感: 1、概念: 遥感: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和测量物体的技术。 怎样感知?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大差异。(图:《遥感概论》p22与23两幅图) 遥感不仅可以通过可见光进行感知,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微波、等,例如:法国的spot5卫星可以从七个波段获取信息。 为什么要分波段呢?因为不同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等有很大差异。 2、分类:按遥感平台高度(运载工具)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处线遥感、微波遥感 按:传感器的工作形式:被动式(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主动式(发射讯号,接收目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如侧视雷达) 3、工作流程:(选修七p24图)注意: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4、遥感影像:基本特征: (1)像元:遥感影像上能详线区分的最小单元 (2)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实际尺寸。例:spot 5卫星的分辨率达全彩色波段可达2.5米,其它波段为5米。中巴资源卫星二号分辨率为20米。美国快鸟卫星为1米。 (3)光谱特征(判读): 黑白: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林地颜色较深 彩色: 真彩色:真实反映实际地物的颜色特片 假彩色:草、树和庄稼通常为灰色,水是灰色或蓝色,城市是蓝灰色 二、应用: 1.探测范围大: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重复一次。航空摄影测量数年才能重复测量一次。陆地卫星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对于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地区,如高山、冰川、沙漠、沼泽等,或因国界限制不易到达的地区,用遥感,特别是航天遥感方法,则比较容易获取资料。 4.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 用途广: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资源普查: 2、环境和灾害监测 水污染:被污染水体具有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沙尘暴监测: 板书设计: 教后感: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收集和网友投稿,如有冒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