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初三物理 >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示例》 (精简2篇)

发布时间:2024-10-21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示例(精选2篇)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示例 第1篇

  教学要求:

  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6V电池组,小灯泡(6.3V),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各1件),开关1个,废电灯泡芯1个,酒精灯1盏,导线6根(其中两根带金属夹、两根焊于废电灯泡灯头上)。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提问:连接电路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用其他材料可以代替金属线吗?

  演示课本图4-9实验,(电路先固定在示教板上)通过实验让学生回答:

  1.哪些可以代替金属线?

  2.哪些不可以代替金属线?

  金属、石墨可以导电,叫导体;橡胶、塑料不能导电,叫绝缘体。

  板书:四、导体和绝缘体

  (一)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与应用

  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作用来区分的。

  介绍几种绝缘体应用实例,结合实验以及课本图4-10加以说明。

  提问:为什么导体能导电、绝缘体不导电?

  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回答,教师纠正不妥之处。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表达能力。

  小结并板书:

  导体能导电是由于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导电是由于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

  介绍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课本图4-11)。

  演示课本图4-12实验。

  演示后让学生讨论:常温下玻璃不导电灯泡不发光。将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玻璃导电,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得出结论:

  1.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能导电是由于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2.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成导体。(结合进行辩证唯物论思想教育)

  导体和绝缘体沿有绝对的界线,当条件改变时,原来不导电的物体也可能会导电。

  四、布置作业

  1.第四节练习。

  2.“想想议议”内容,写观察记录。

  备注:本教案设计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示例 第2篇

  教学要求:

  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6V电池组,小灯泡(6.3V),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各1件),开关1个,废电灯泡芯1个,酒精灯1盏,导线6根(其中两根带金属夹、两根焊于废电灯泡灯头上)。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提问:连接电路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用其他材料可以代替金属线吗?

  演示课本图4-9实验,(电路先固定在示教板上)通过实验让学生回答:

  1.哪些可以代替金属线?

  2.哪些不可以代替金属线?

  金属、石墨可以导电,叫导体;橡胶、塑料不能导电,叫绝缘体。

  板书:四、导体和绝缘体

  (一)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与应用

  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作用来区分的。

  介绍几种绝缘体应用实例,结合实验以及课本图4-10加以说明。

  提问:为什么导体能导电、绝缘体不导电?

  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回答,教师纠正不妥之处。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表达能力。

  小结并板书:

  导体能导电是由于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导电是由于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

  介绍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课本图4-11)。

  演示课本图4-12实验。

  演示后让学生讨论:常温下玻璃不导电灯泡不发光。将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玻璃导电,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得出结论:

  1.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能导电是由于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2.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成导体。(结合进行辩证唯物论思想教育)

  导体和绝缘体沿有绝对的界线,当条件改变时,原来不导电的物体也可能会导电。

  四、布置作业

  1.第四节练习。

  2.“想想议议”内容,写观察记录。

  备注:本教案设计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收集和网友投稿,如有冒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复制全文

服务热线

870233576

工作时间:8:00 - 12:00

下午:13:30 - 17:30

添加微信号